其他

【扬中故事】二墩港的枪声

2017-05-11 扬中发布


滔滔江水向东流,北渡如何得自由?立足扬中无限好,贾团狡猾不须忧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——陈毅

二墩港的枪声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文/郑叔裔

 扬中四面环江,境内河港纵横,且多与长江交汇。其中最大的一条要数三茅大港,它横穿扬中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——三茅街道(原三茅镇)。其北端的港口,原在今兴华村18组与原王陆港至杜家塘的一条夹江交汇。据考证,当时的港口附近,有两个扬中成洲时由江中的泥沙淤积成的大土墩,恰似天然而显著的地标,其中的一个一度被改造成烧砖的窑墩。当地百姓和往来扬中的商贾旅客就把这里的港口称为二墩港。

 陈毅元帅曾把扬中誉为沟通大江南北的“江心跳板”,二墩港正是这跳板的一端,是扬中的北大门,在军事上是兵家必经和必争之地,战略地位十分重要。

 1938年2月6日,汉奸郭葆鑫从镇江带领日军中岛部队100余人,分乘两艘军用汽艇,沿江东下,到了二墩港口,放了一阵乱枪,见无动静,随即登陆,像一群恶狼,直窜三茅镇。

 主政扬中的县长洪康燮,虽然在扬中颇有政绩,深受百姓称赞,但他毕竟是儒家出身,不谙军事。他得知日军要从二墩港进犯扬中的消息,就带着两名随行人员到三茅镇北的当铺桥上观察敌情。从望远镜中,他看到日军的太阳旗越来越近,不愿意束手就擒,旋即绕道长旺,从头墩子过江,经姚桥前往上海。日军紧追未果,在三茅镇附近杀害了6名群众,借以解恨。
 2月11日,小股日军又从二墩港登陆,骚扰三茅一天,百姓深受其害。

 日军占领扬中以后,培植汉奸,成立伪政府。地痞、流氓、土匪、强盗与汉奸勾结,狼狈为奸,鱼肉人民。

 中共扬中地下党组织为抗击侵略者,救人民于水火,相继建立了抗日武装和抗日民主政权,领导扬中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斗争。

 1942年夏天,抗日民主政府二区军事助理王渊鉴,化装成商人到二墩港侦察敌情。他径直来到二墩港一家杂货店,说要谈点生意。店主戴中文,家住三张桥,思想进步,赞同抗日,热情接待了他。在倒茶、敬烟、寒暄之际,戴中文详细介绍了二墩港据点的敌情。
 原来,二墩港据点的伪军色厉内荏,看上去凶似豺狼,实际上胆小如鼠,晚上不敢在岸上过夜,而是在江中的小汽艇上过夜。第二天早晨,在第一班渡船开船之前,上岸搜查过往行人。王渊鉴当即决定,利用中元节那天商贩旅客要回家祭祖,码头上人员多杂的机会,伏击敌人。
 农历七月十五,天亮之前,王渊鉴就带领十多名民兵,埋伏在二墩港滩边的芦苇丛中,等到敌人的汽艇靠近岸边时,王渊鉴一声令下,枪声大作,子弹象雨点般射向敌人的汽艇,吓得敌人魂飞魄散,连忙开着汽艇逃回江心。王渊鉴也及时带领民兵沿着江滩撤退,分散隐蔽,以防敌人报复。

 二墩港伏击战的正义枪声,大大震慑了敌人,也显示了扬中人民抗日的勇气和决心。
 1945年5月25日,苏中第五军分区司令员韦永义率领两个连,在县抗警卫营的配合下,攻入三茅镇,活捉了伪县长章谋,并乘胜向二墩港进军,拿下了敌人的据点。这次战斗吹响了扬中人民抗战胜利的前奏曲。

       7月15日,在抗日军民连连打击下,继任的伪县长郭占祺与驻三茅镇的日伪军如惊弓之鸟,从二墩港渡江向苏北逃窜,抗日民主政府二区区长钱汉珊部署民兵,在三茅至二墩港途中袭击,大获全胜。至此,扬中全境光复,扬中人民的抗日斗争取得了全面而彻底的胜利。

       惟其艰难,才更显勇毅;惟其笃行,才弥足珍贵。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,扬中这块跳板的建成,将日、顽在军事上、经济上对新四军的限制撕破,为新四军大步北进创造有力条件,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。



内容来源:锦绣三茅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